当前时间为:

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研处/课题研究方案案例
科研处

课题研究方案案例

发布时间:2011-03-15 10:47:31浏览次数:2826

 

探索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总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素质形成的主渠道。教学质量的优劣和学生素质的培养的关键在于:1、构建和完善体现主体教育原则的“教”的机制。2、构建学生自主“学”的框架,在知识探究上坚持主体性。

   虽然我国的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未停止过,但进展缓慢。从总体上看,课堂教学状况近十年并无很大的改观。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 1、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越殂代庖,灌输充斥课堂,缺少启发,缺少经常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课堂教学只重知识传授,不重知识的迁移运用;只重“教”的结果,不重“学”的过程。2、忽视学生的认知需要,忽视学生情意因素,无教学民主可言。这影响了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良好的情意品质的形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师云亦云",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较差;课堂上能够质疑问难的学生如凤毛麟角,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3、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刀切,齐步走。这一方面导致大量的因学习困难的厌学、辍学现象,另一方面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满足不了身心发展的需要,影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这几个“忽视”,其深层次的危害在于无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主动精神、自觉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现代人。课堂教学是学校影响未来一代的主要途径。积极探索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活动服从于这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革除现行课堂教学中的弊端,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目前的教育状况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积极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并搞好课堂内外的衔接,能够有效地促进初中生自主性学习素质的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主体性学习,是指学习能够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和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调控学习状态,并能作出有效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

“主体性学习”包含两层涵义:

  (1)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独立的能动的主体地位,他们有主动利用所提供的学习时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控调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的自由;

  (2)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科学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使其本身的主体性不断发展。 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学习”决不是放弃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既充分又恰其分在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防止片面的、静止的、孤立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提供必要学习条件,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自主、能动和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引导教学过程合乎认识的辩证运动,持续不断地向更高层次运动与发展,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这必然使教师的角色地位由“主宰”变成“主导”,主要任务由灌输“学习什么”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主体性学习”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主体性。主体性自主创新性学习强调学生是真正的主体,以学生的自主持续发展为目标。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体现生命价值,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本质就是符合人类天性、开发人的潜能和个体生命价值获得提升的过程。二是积极探究,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是积极的探索者。三是注重实践,因为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读书、听课是学习,生活、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

  2、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在现代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学习内容和地点是开放的;学生思维活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呈开放态势;学生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学习活动的目的不同,其学习过程也呈开放性;学生在交流评价时,标准应是多元的、开放的。

   3、过程性。自主创新性学习将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为本,以学为标,让学生感知认识产生的过程;在课外,通过选择课题、设计方案,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动手实践等方式,可亲身感受学习的艰辛,尝试与他人合作,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4、建构性。自主创新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我知识建构,强调真实的学习任务的设计,把知识学习情景和知识应用情景两者整合起来。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

   5、互动性。互动性是自主创新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学习媒体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实践的交互影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潜能的目的。

  6、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情感,塑造创新性人格。学生在自主创新性学习过程中有批判意识和探索精神,有不同于书本或教师所讲的推导过程与思维过程,能提出独到的、新颖的观点或结论。

  三、理论依据

(1)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在教学特定的实践中,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课堂学习的学生能动有效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同样地合乎这种规律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遵循这种认识论的前提下,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使自己行为合乎教学的客观规律即用联系的整体的发展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和教学的各个方面。(2)国外不少教育理论,如布鲁纳“学科结构”与“发现法”原理、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思想等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

(3)运用信息论、控制论和元认知理论。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学习,教师的辩证指导,在教学程序以及操作上必须重视信息的沟通和调控。把反馈矫正列为课堂环节之一,并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既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也实现信息的立体交互沟通。元认知理论反映了认知基本层面的面貌,这对于课堂中诸因素的运用,尤其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该课题的研究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积极探索培育学生自主性学习素质的策略和方法,建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高效型课堂达标教学模式。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育研究:使学生了解数学学科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种习惯和能应体现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等环节中。使学生具有自我意识、主动精神和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能力;、高效率地掌握积累知识和技能;自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良好的情意品质; 个性差异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各自的发展。

2、课堂教学目标研究:教学目标明确化、具体化,指引课堂学习的方向,更新教学观念,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正确的学生观。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单一教学目标,从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角度,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方面的研究。

3、课堂教学环节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可采用“设置问题情境——自学探索——讨论释疑——练习巩固——辅导提高”等模式。

4、课堂教学情感研究:研究情感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与课堂达标教学中的作用。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5、创造性教学研究:研究创造性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使学生形成善于质疑,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

6、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研究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教学手段的关系,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提高他们创造能力中的作用。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初二全体学生

2、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

六、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任何整体都是有结构的整体,任何结构都是特定整体的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系统内部整体的反映,具体表现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师生活动三个方面,即是以教材为媒介、教学目标为指向、师生活动为链条,将各环节、各要素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发挥整体效应,实现整体优化。

2、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是指教师对教学任务要素的选择处理、表述解释、程序安排以及教学进程的时速,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现有理解接受能力以及思维反映的快慢相适应。以适应为前提,才能有效地把知识、能力、思想转化给学生,学生又把知识能力、思想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再去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环境,教学才有效果。

3、可变性原则

“可变性”是指教学结构的某个环节或是某个环节的某个步骤可随机涨落,而不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削弱结构功能,降低教学效果。做到一旦教学情况发生变化,就得对原教学方案作随机处理,做到涨落适时,调整得当,重组自然,结构完整。

4、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是指立体课堂教学结构要有利于把学生充分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

5、反馈性原则

“反馈性”是指立体课堂教学结构的信息要多向及时反馈,以利于了解学习水平和学习情绪,及时调整教与学的关系。

6、系统实用性原则

研究的目的在于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素质。它不能成为一个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没有活力的框架。相反它应该成为一个与实际教学紧密联系的有着丰富内容的灵活的能够不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系统。

7、人性化原则

构建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创设的是人性化的发展环境,它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期效果。

8、师生互动性原则

促进学生自主性素质的教学模式,师生具有多边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不再是单向活动和双向的活动。而是包括师生、生师、生生活动在内的多边活动。教师教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主导作用上,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学生学的积极性则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灌输,而始终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独立、主动、创造性地求知。

八、预期成果形成

1、学生学习素质测评数据

2、公开课、研究课展示(或实录)

3、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或论文)

九、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2年1月——2002年4月):建立课题组,学习理论,设计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2年5月——2004年2月):具体实施,积累材料,阶段小结,中期评估。

3、结题阶段(2004年2月——2004年6月):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得失,结题
 
宝威体育-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