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教研室/《故都的秋》说课稿
教研室

《故都的秋》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5-01-22 05:53:28浏览次数:2058

《故都的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本单元教学要求是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本文与同在本单元的《荷塘月色》一样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全文紧扣“清、静、悲凉”,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表现北平特有的“秋味”,在对古都秋景的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从五套高中必修教材来看,本单元是第一次介绍写景散文的单元,本文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散文鉴赏能力,培养人文意识,进而阅读名家名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第一课已经学过了《荷塘月色》,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本文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新生,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的限制,他们对于散文所表现的悲凉的秋味很难体会,所以本堂课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的意境,培养学生把握文字和审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

   鉴于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所以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了解郁达夫及其创作。

(二)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三)提高对散文的语言鉴赏能力,以及掌握运用散文语言表达上的一些技巧。

(四)理解本文是怎样扣住“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怎样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的。

(五)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情”的自然融合,体会以情显景、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

(六)体会作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流露的情感,思考今天的我们对此应该持有怎样的认知态度。

   根据新课标下语文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将其中(二)(三)(四)定为教学重点,(五)(六)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本文写景精妙,景物特点鲜明,感情浓郁,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要引导学生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品作者之心,味作者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的能力。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美读法和设疑讨论法。

1、深情朗读法: 美文需要美读,因而把学生的诵读提到首位,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讨论。

 2、设疑、讨论法:本文重在抒写作者的情志与意趣,但这种抒写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精巧的构思,富有情感的语言,在写景中实现的。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

 3、点拨法:在感受故都秋之美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手段

本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视频播放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情感。另外,课文的板书也用课件展示,方便学生把握思路。

(三)学生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会深入思考、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以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为原则,将重点应放在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上,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强调以读为主,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1)自主学习法: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和背景

2)朗读品味法: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3)合作探究法:学生自由选择课堂任务、合作伙伴,组织学习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先用多媒体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同时展示京城秋景图片,以浓厚的秋意,渲染情感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是北方的秋,那么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回忆或朗诵收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文。

然后老师展示参考的名句。这些佳句名篇,有的描写秋天的肃杀和凄凉,抒发作者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而郁达夫却以自己鲜明的个性,选择了独特视角,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创作了一篇散文精品。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景如何?秋意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领略故都的秋味。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审美心理的最初层次,是对本文内容的形式感知,是在学生听读文章获取“第一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文章,为下一步精读品味作基础,以便最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

1)视频播放欣赏课文。

     对于散文美读欣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借声传情,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从而沉浸在作者创设的美妙的故都秋景中,使同学们从语言美中深入到图画美,再到情感美。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结构初步理解作者感情。学生分析研究,教师适当点拨。此处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a
、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话?

b、学生齐读前两段,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对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怎样的感情?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来分析。

c、学生集体朗读最后两段,这一段是否与第一二段雷同重复?为什么?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 在此基础上弄清楚文章的严谨的结构。
(三) 精读课文

  1.承接上个环节,要求学生精读课文3-11段的写景部分,找出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容易找出以下这些景物: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槐树、秋蝉、秋雨、枣树等等。

    这些景物是零散的,似乎没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很难准确把握景物所体现出的情感,所以此时我将先从景物的顺序说起,让学生将景物归类,例如:破屋、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日光、牵牛花、秋草这些景物都是作者在一个院子里欣赏到的,归为一类,可以根据时间、地点的安排给这部分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如:秋晨院落图。接着以此为例,可以将另外几种景物分别概括为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枣奇景图。

 

    这些图中的“景语”如何展现'情语"呢?此时我又将用“秋晨院落图”举例,分别从色调、声音、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譬如:

1)      冷暖色调的判断。无论是碧绿的天色还是蓝白的牵牛花,都是恬静安谧的冷色调,这点学生很容易能判断出来。这些冷色调能体现文眼中的哪个词呢?问题自然产生,而学生也能答出这一特点。

宝威体育-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