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教研室/思想不“深”,遑论技术之“远”
教研室

思想不“深”,遑论技术之“远”

发布时间:2018-04-23 09:40:04浏览次数:2529

思想不“深”,遑论技术之“远”

最近,中兴公司被美国实施进口芯片等核心部件禁令的教训值得深思。该公司因为长期过度依赖西方的核心技术,缺乏对基础理论研究和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以至于此次受到巨大影响。

科学探求的是真理。真理会指导人们以技术实现的方式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世界上从没有一个缺乏深刻科学思想的国家,能够在技术上走得很远,在经济上持久发力。思想不“深”,遑论技术之“远”?一直以来,我们并没有真正重视过这个问题。

前不久,有关“新四大发明”的说法在国内广为流传。凭借这新四大发明,中国拥有了约2.5万公里长的全球最大高铁网络,规模高居世界第一的移动支付,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还拥有4亿共享单车注册用户和2300万辆共享单车。虽然我国在大范围应用这些技术方面表现不俗,但客观地说,这新四大发明之创新源头并非出自我国。比如,日本早在1964年就有了“新干线”,移动支付则于1997年首现于芬兰,网络购物的概念于1979年由英国人提出,共享单车则出自上世纪60年代的荷兰阿姆斯特丹。

由于历史原因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影响,过去的中国始终没能形成理论探索的习惯和传统,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机制。这正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因。鲁迅曾痛心地说过,中国人虽然发明了火药、指南针,但“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其实,这说的就是中国的旧文化传统对科技发展的阻尼效应。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早已大大改变,但旧文化传统轻视科学思想创新之余绪并未完全消除。一些学科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套用和模仿的多、创新的少,根本原因还在于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以至于常常出现“在理论方面尚有较多空白”的表述。这也是今日国人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和崇尚科学氛围的原因之一。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实际上就是忧虑我国不能很快培养出科学理论方面的大家人物,长期以来基础研究薄弱的短板不能尽快弥补,以至于掣肘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问题。

今天的高科技,实际上蕴含着两个不完全相同但联系密切的概念:高科学和高技术。没有高技术,我们或迟或早会受制于人。而高技术的根基就是高科学,亦即基础研究产生的新原理、新定律。

令人欣慰的是,当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科学思想的创新,认识到科学思想一旦形成必将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因而在近期,当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后,很多企业和民间基金会也陆续跟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一个全社会尊重科学思想、尊重基础研究的局面已初步形成。相信沿着这样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大量原创性科学思想的形成与创新必将指日可待。

就目前而言,加强基础研究,仍有大量具体的工作可做。首先应进一步调整研发投入中基础研究的比例。2011年,法国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总投入的25.3%,韩国18.1%、美国17.3%、日本12.3%、英国10.8%,而我国仅为4.7%(2016年达到5.2%)。其次,应在国家层面和各科研院所、高校遴选一批有重大战略价值、理论价值的基础研究项目进行重点培育,甚至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同时,保证科学家能有大量的时间投入思考研究,尽量避免用各种会议、奖项申报等活动分散他们的精力,或者使其科研时间碎片化,难以人尽其才。最后是多做服务性工作,比如帮助他们配备科研助手、优化研究团队,制定适合于科研规律并着眼于中长期科研工作的考核机制。只有在基础研究上持续发力、厚积薄发,推动包括基础研究、成果转化、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等在内的全面改革,才能打造完整高效的创新链条,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宝威体育-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