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为:

组织机构

魅力一中 辉煌卓著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机构 / 教研室/青年教师汇报课教案(三)
教研室

青年教师汇报课教案(三)

发布时间:2014-04-10 10:53:41浏览次数:1980

《登高》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欣赏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 品味诗中伤时伤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并背诵全诗。

二、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杜甫的悲情

三、 教学方法

1. 自主探究法

2. 诵读法

3. 提问点拨法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登高、赏菊、插茱萸……)

重阳佳节,通常登高祈寿,所谓“春秋多佳节,登高赋新诗。”(陶渊明《移居》之二),登高诗大家知道哪首?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有一首登高诗堪称其中典范,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这就是杜甫的《登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诗歌。

(二) 预习检测

1. 字音

2. 词意

(三) 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划出节奏、标注重音

2. 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悟情感

3. 这首诗歌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低沉、伤感、悲苦)

4. 齐读诗歌,要求:放慢语速,读出感情

(四) 欣赏意境

1. 作者登高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找一找前两联中的意象。

(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

2. 首联十四字就有六种意象,下面我们来作以欣赏,首先由老师示范欣赏“风急天高”

 “风──急”,登高,于高处自然感到秋风的凛冽,叫人感到寒冷;“天──高”,秋高气爽, 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而孤单;

下面请一位同学仿照老师的赏析方式从色彩的角度欣赏一下“渚清沙白” 

“渚──清,沙──白”,叫人感到是冷色调;

还有“猿啸”和“鸟”,请同学们自己欣赏,特别注意结合我们以前所学诗歌的相关内容,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猿啸──哀”,我们初中学过《三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九日》里也有“殊方日落玄猿哭”,猿鸣使人感到凄凉;

 “鸟──回”,鸟于天地之间徘徊,“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让人联想到岂不是诗人的化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 首联意象如此密集,营造了一种凄冷感伤的意境,我们再看颔联的意象

(落木、长江)

4. 清代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中提到: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如杜子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请结合颔联中意象分析悲从何来,又壮在何处?

壮:假如把“无边”和“不尽”删去,好不好?

“无边”是说落木满眼都是,无边无际,充满上下天地之间,是空间的纵深透视度;“不尽”是说长江奔流永远不会停歇,是时间的无限长度。相比于一片秋叶和一条长江更显其壮阔苍茫。

悲:看到落叶和长江容易联想到什么?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更何况是无边的落叶,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感伤悲情,“文人悲秋”。

《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长江无穷无尽,历史和时间是那么久远,而个体的生命如此短暂,真乃是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悲壮之感蕴含其中所以说这句诗“古今独步”。

5. 前两联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总结:诗人登高远望,看到云天秋风、江中洲渚,无边的落木和不尽的长江,有一种高远辽阔、凄清悲壮之感。前两联是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触景生悲。

6. 诵读指导:

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杜甫,首联诵读时注意节奏, “风急”——要读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齿间颤抖着读出这两个字;“天高”——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冲上去,描绘得很辽远,但内心很孤单渺小;“猿啸哀”——要有欲哭的调子;颔联应该把这种豁达、坦荡,那种气魄读出来。“木”“江”拖长,尤其“滚滚”二字应该读出磅礴的气势。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时应该高昂一些。

(五) 品味感情

1. 前两联写诗人所见所闻,那么触景生情自然要有所感,后两联就抒发情感,找出后两联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

悲,恨

2. 首先来看”悲“,宋代学者罗大经评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八层悲,下面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找找杜甫都有哪“八悲“?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重九佳节,没有任何饮酒或赏菊乐事,只是去登高,五可悲;百年,人到迟暮,时间无多,六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而身体多病,八可悲。

我认为还应加上一悲,时光如白驹过隙,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一事无成,只落得这般光景,壮志难酬算是第九悲,真是包含了无限辛酸。

3. “艰难苦恨”的“恨”是什么意思? “艰难” 是指国家还是个人?诗人遗憾的又是什么?(视频《唐之韵》)

“恨”做遗憾讲,“苦”可以理解为非常,“艰难”“遗憾”既指国家也指个人。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成都府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于是乘舟东下夔州。其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回纥经常犯边,地方割据势力的争斗也愈演愈烈,时局颇不太平。代宗大历二年(767)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百病缠身,耳聋齿落,年已56岁的杜甫独自登上长江边上的一座高山,面对汹涌奔腾的长江水,诗人感慨万端,于是写下千古名作《登高》。

杜甫一生抱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是年老体衰还未实现,如今漂泊江上、生活潦倒,壮志难酬而又自伤身世,故而为自己遗憾。目睹国家由盛转衰、再难兴盛,作为一位爱国者、忠君者杜甫为江山社稷遗憾。

而如今呢,生活贫困,无好酒可饮;年老多病,又不能饮,无可消愁,诗人只有把这种忧愁郁结在心头,灌注在诗中。

总结:伤时伤己,悲从中来,新停浊酒,悲上加悲

4. 诵读指导:

“悲”“常”“病”“独”要重读,语速应该缓慢,基调应该沉重,“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从牙缝间吐出这两个字,“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当读 “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的无奈情绪表达出来。

5. 总结手法

诗人由登高所见秋景触发了内心悲情,那么这种手法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六) 结课、作业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唉!怎一个“悲”字了得啊。那么,请大家根据下面例子仿写,对诗人的悲进行总结概括,“诗人悲在重九登台,倍思乡亲”。

如:诗人悲在老年孤独,重病缠身。

       诗人悲在壮志未酬,空有壮志。

       诗人悲在国运多舛,干戈不息。

重阳登高百年多病伤自身

              艰难苦恨悲社稷

 

 

 

 

宝威体育-首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06007185号-1 网站首页站内地图